最近几年,PD-1抑制剂(PD-1抗体、PD-L1抗体)一路高歌猛进。截止到目前,PD-1抗体、PD-L1抗体、CTLA-4抗体等肿瘤免疫治疗新药,单独使用或者与其他治疗联合使用,已经被批准用于恶性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癌、膀胱癌、头颈部鳞癌、胃癌、肝癌、默克尔皮肤癌、霍奇金淋巴瘤以及所有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的实体瘤。此外,这类药物还在鼻咽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三阴性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软组织肉瘤、胸腺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其他癌症中,已有初步的、不俗的疗效数据。详见:PD1抗癌十万个为什么:一文全解答
PD-1抑制剂目前一个月至少要三四万人民币,高昂的药价导致绝大多数病友无力支撑国外临床试验规定的2年时限;此外,虽然PD-1抑制剂相比于传统的化疗,副作用发生率已经大幅度降低,但是依然时不时遇到病友由于免疫性炎症无法持久用药;最后,包括PD-1抑制剂在内的任何抗癌药物,使用时间过长,会不会导致耐药亚群的富集,也是一个困扰病友们的顾虑--PD-1抗癌一旦起效,到底用多久可以考虑停药,是众多病友十分关心的问题。
一、由于副作用不耐受而提前停药:似乎不影响疗效
一般而言,PD-1抑制剂停药主要分以下几种情况:疾病进展、药物副作用不能耐受、用满2年、其他原因(比如钱不够了、患者自己任性不愿意用了、有其他更好的治疗方案了等)。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使用PD-1抑制剂过程中,疾病尚未发生进展,由于药物副作用不能耐受等原因而停药的病友,PD-1抑制剂的有效率以及患者的生存期,似乎不打折扣。蛙蛙分享几个已经公开发表的临床试验数据。
(1)恶性黑色素瘤:2014年4月,PD-1抗体临床研究的先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Suzanne L. Topalian教授在JCO杂志发表论文,总结最初一批入组临床试验接受PD-1抗体治疗的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相关情况。
Topalian教授汇总了2008年11月-2012年1月,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使用PD-1抗体的107位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病人的资料:33位患者肿瘤明显缩小,另外还有7位患者疾病稳定超过了6个月。33位肿瘤显著缩小的病人,PD-1抗体的疗效平均保持了2年。33位患者中,有17名患者因为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提前停药,经过长期随访发现:其中的12名患者,在PD-1抗体停药后,疗效一直保持,有的患者疗效在停药后已经保持了1年多。
(2)肺癌:2015年6月,耶鲁大学癌症中心的Scott N. Gettinger教授在JCO杂志上发表论文。他总结了2008年11月-2012年1月,在耶鲁大学癌症中心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129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
22名患者肿瘤明显缩小,此外还有6名患者经修订后的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标准判定为客观有效。22名肿瘤明显缩小的病友,疗效维持的平均时间为17个月。其中,有18位患者因药物副作用等原因,提前停药。提前停药后,有9名患者的疗效又维持了9个月以上。
(3) 肾癌:2015年6月,哈佛大学的David F. McDermott教授在JCO杂志上发表论文。他研究2008年-2012年在哈佛大学附属的Dana-Faber癌症中心接受PD-1治疗的34名晚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10位病友明显有效、肿瘤缩小超过30%,另外9个病友疾病稳定超过6个月(两者相加占56%)。有10名患者肿瘤明显缩小,疗效维持的平均时间为12.9个月。有5名患者因为药物副作用等原因提前停药,3名提前停药的患者,疗效继续保持,已经超过11.3个月。
2018年2月,该研究团队更新了上述研究成果。这一次,他们重点分析了19名因为药物副作用不能耐受而提前停药的晚期肾癌患者。他们发现:其中68.4%的患者,在停药半年后疗效依然保持;其中36%的患者,在停药1年后,疗效依然保持。
以下是一位接受PD-1抗体治疗4个月后就提前停药,停药后3年多,疗效一直保持的晚期肾癌患者:
(4) PD-1抗体联合伊匹木单抗:2017年12月,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Michael A. Postow教授在JCO发表论文。他研究的是一项一群入组了PD-1抗体联合伊匹木单抗治疗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的病友。一共入组了409名患者,真正接受治疗的病友407名。治疗方案都是:诱导阶段O药1mg/kg+伊匹木单抗3mg/kg,3周1次,一共做4次;然后是巩固阶段:O药3mg/kg,2周一次。
407名接受治疗的病友,96名病友(24%)在最开始的诱导治疗阶段就因为副作用无法耐受,而不得不退出临床试验;另有80名患者,在勉强扛过最初4个疗程的诱导治疗后,在后续的巩固治疗中,由于不能耐受副作用退出了临床试验;剩下的231名病友,顺利完成了试验,在论文发表的时候,已经有97名患者疾病出现了进展。
文章来源:《药品评价》 网址: http://www.yppjzzs.cn/zonghexinwen/2020/0910/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