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肥胖定义为疾病。2003年,在卫生部发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中,肥胖也被列为一种疾病。
肥胖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要诱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疾病之一。
超重/肥胖是一种病,是否有药物可以治疗?
上海仁会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其已上市的糖尿病GLP-1类药物谊生泰,在降糖的同时有良好的减重效果。该公司正在研发的超重/肥胖症药物BEM-014,更是有望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批的创新减重药物。
1类创新药,零的突破
仁会生物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专注于内分泌、心血管及肿瘤治疗领域内创新生物药自主研发和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12月,公司获批上市了中国糖尿病领域内的第一个创新药,是全球首个且唯一的全人源GLP-1类药物,国家1类新药——贝那鲁肽注射液。据药渡数据等第三方数据库显示,自2001年以来,由我国本土企业自主研发并经食药监总局批准上市的“中国1类”大分子生物药,仅有23个。
GLP-1即肠促胰岛素激素,1986年,人们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肠促胰素作用减退,这提示肠促胰素系统异常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根据分子结构特点,GLP-1受体激动剂可分为:第一类是基于蜥蜴源多肽exendin-4结构,由人工合成,其氨基酸序列与人GLP-1同源性较低;第二类是基于人体GLP-1结构,通过对人体GLP-1分子结构局部修饰加工而成,与人体GLP-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目前与人体GLP-1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的已上市GLP-1受体激动剂仅有贝那鲁肽。
谊生泰,通用名贝那鲁肽注射液,是由高效表达贝那鲁肽)基因的大肠杆菌,经过发酵、分离和高度纯化后获得的贝那鲁肽制成的注射液。
谊生泰主要特征在于“餐时、全同源”的生理性作用机制,谊生泰在降低餐后血糖方面与其他药物相比药效和安全性具有优势。
与短效GLP-1 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相比,谊生泰可在每日三餐前给药,可良好控制三餐后血糖,艾塞那肽早晚餐前给药,可控制早晚餐餐后血糖,午餐不给药则难以控制午餐的餐后血糖。
在糖尿病治疗中最重要的安全性问题是低血糖风险。在低血糖风险方面,胰岛素类、磺脲类和格列奈类均会不同程度地导致低血糖。由于谊生泰葡萄糖浓度依赖性的降糖机理,使其更不易发生低血糖,临床试验中其低血糖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无统计学差异。
在多项上市后的真实世界观察中,谊生泰还在餐后血糖高、糖尿病合并肥胖和糖尿病合并多种并发症的患者中具有竞争优势。从患者需求方面来看,谊生泰是一款在降糖同时具有减重、潜在综合获益的餐后降糖药物。
根据国际国内的指南和共识可知,2型糖尿病合并超重肥胖患者的用药有特殊需求,主要有两点:1)选择降糖药时,要优选有减重作用的降糖药;2)对于体重控制不理想者,需加用安全性良好的减肥药,且减肥药的效果要达到3个月>5%。
横向比较,降糖效果好、减重且效果明确、降低内脏脂肪且程度更好的药物为GLP-1类。而GLP-1类中,又仅有谊生泰系全人源,可以每日三餐前用药。
2018年,10月5日,《ADA/EASD 2型糖尿病高血糖管理共识报告》在第54届EASD年会上发布,该报告推荐,一般情况下GLP-1RA应作为首选的注射药物。可以预期,GLP-1类在糖尿病药物治疗领域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BEM-014,可能是超重/肥胖症治疗颠覆性药物
目前,贝那鲁肽减重疗效比较明确,与减重适应症唯一GLP-1类药物利拉鲁肽相比,贝那鲁肽优势显著。
在此基础上,仁会生物自主研发治疗肥胖症的创新药BEM-014,其为贝那鲁肽在超重/肥胖治疗领域的新增适应症。BEM-014与GLP-1受体结合,主要通过调节食欲中枢、增强饱腹感、延缓胃排空等机制改善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减少能量摄入,从而实现降低体重、改善血脂等疗效。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批准了5款肥胖症长期治疗药物,均用于成人治疗。这5种减重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体重降低效果,可使体重较基线下降3%-7%,其中芬特明托吡酯复方制剂减重效果最显著,奥利司他减重效果较弱。
该5种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对应的副作用等情况如下:
在我国,上述药物中除了奥利司他被批准用于减肥以外,其他药物并未获批进入我国市场,且国内奥利司他制剂均为国产仿制药。
文章来源:《药品评价》 网址: http://www.yppjzzs.cn/zonghexinwen/2020/0909/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