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后的再激活
我们知道, 慢性HBV感染不能治愈,即使达到临床治愈(HBsAg转阴)也仍与未感染过的人群一样。这是因为HBV的cccDNA在感染细胞中相当稳定,可持续作为病毒复制的模板。
因此,有HBV感染血清学证据(HBsAg和/或抗-HBc IgG阳性)的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后有HBV再激活的风险。
说到免疫抑制治疗,大多数人想到的可能是接受化疗期间。但其实,很多疾病都需要免疫抑制治疗,比如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等。
再激活的风险取决于年龄、性别、潜在疾病等,再活化率高达70%!再激活的后果从无症状的HBV-DNA反弹到暴发性肝衰竭,危险性因人而异。
两种药物复发风险预防效果主要的国际社会指南建议对所有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进行HBV筛查,并对有中度或高复发风险的患者进行抗病毒预防。一些研究表明,恩替卡韦(ETV)比拉米夫定更能降低HBV复发风险。
然而,评价TDF作为一种预防病毒复发的有效性的研究很少,这一建议主要是基于其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方面的有效性。此外,还没有前瞻性研究比较ETV和TDF预防HBV复发的疗效和副作用。
今日,一项发表于国际医学期刊《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的一篇文章比较了ETV和TDF对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患者预防HBV复发风险的效果。
研究入组了120例HBsAg和/或抗-HBc-IgG阳性的肿瘤和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已经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BV或有相关的HIV,HCV,HDV的人排除出去。其余患者随机接受ETV(0.5mg/天或TDF治疗。免疫抑制治疗完成后,继续服抗病毒药6-12个月。在预防措施完成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药物的HBV再激活率和副作用。
结果发现,ETV组的60例患者和TDF组的60例患者的人口学数据、再激活风险没有显著差异。ETV组41例和TDF组36例完成抗病毒预防,没有观察到HBV再激活。ETV组37例患者中4例(10.8%)和TDF组35例(14.3%)中5例(14.3%)在预防完成后的随访中观察到HBV再激活。ETV组10例和TDF组14例出现副作用概率没有差异(p=0.77)。TDF组的一名患者因较严重的副作用而不得不改用ETV。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患者中,应用ETV或TDF预防HBV再激活的效果相似。因此通过该研究我们可以知道,首先,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前应当清除自己是否是HBV携带者。当然如果是乙肝战友,那就更不必赘述了。
其次,在开启免疫抑制治疗之前应当进行预防性的治疗,预防治疗服用ETV和TDF效果相似,预防效果均良好。
文章来源:《药品评价》 网址: http://www.yppjzzs.cn/zonghexinwen/2020/0817/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