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鉴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统一的医疗机构药品准入与调出标准,因此为我国医疗机构建立一套药品评价与遴选的量化评分系统十分必要。基于此,由健康中国研究中心药品与健康产品专家委员会等8个组织共同联合发起,并完成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注册。2020年4月10日采用线上方式召开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项目启动会,会上确定了指南指导组、专家组、秘书组成员,并对编写任务进行了分工。2020年7月5日召开线上定稿会,专家们对初稿内容进行了详细讨论和修订,完成了指南初稿。随后邀请近30名外部专家对指南初稿进行审查,提出百余条修改意见。指南指导组和专家组对以上修改意见进行了多轮讨论,不断修订后最终形成定稿,现发布如下。
2007年5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处方管理办法》,其中第十五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性质、功能、任务,制定药品处方集”。2011年3月1日,原卫生部、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印发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1],明确要求二级及以上医院需成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建立药品遴选制度,制订本机构《处方集》和《基本用药供应目录》。截至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医疗机构药品准入与调出标准。加快研究制定医疗机构处方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和相应的药品评价与遴选制度势在必行[2]。科学的药品评价与遴选制度可以确保医疗机构内药品品种结构优化,有利于保障患者接受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药物治疗。
1 目的和依据
为指导医疗机构开展药品评价与遴选,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简称《国家医保目录》)内的药品以及新上市药品,应用国内外领先、权威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科学评价与遴选,合理制定医疗机构《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和《处方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基本药物制度[3](目录)、WHO药品和健康产品规划(2016-2030)[4],以及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关政策、制度文件,结合我国国情及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本指南。
2 制定单位
由健康中国研究中心药品与健康产品专家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居家药学服务药师分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医药知识管理专项基金专家委员会、中国毒理学会临床毒理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血管药学分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药学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织相关专家和各方代表,共同制定。
3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和药物政策制定,提供技术指导、基本原则、评价技术与方法及量化记录表;作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小组)、药师、医师等相关人员及相关政府部门制定药物政策的技术参考。
本指南所涉及的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主要包括化学药品、生物制剂以及中成药。由于中成药往往在药理作用、体内过程、安全性等方面信息不完整,使用本指南评价体系时得分较低,其最后的得分可能仅适用于中成药同类药品在医疗机构的准入或调出时参考。在使用本指南的量化指标评价药品时,应当注意药品相关信息的变化情况,当某些药品出现如新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医保目录》或《国家谈判药品目录》,药品新增适应证,有新的指南推荐或循证证据等情况时,该药品的得分则需要进行相应的动态调整。
4 指南制定工作组织管理和形成过程
4.1指南编制工作组织管理 本指南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http://)进行注册(注册号:IPGRP-2020CN047)。本指南制定团队包括指南指导组、专家组以及秘书组。
指南指导组由药学、医学、医疗保险以及循证医学方法学等多学科专家和社会代表共同组成,负责确定指南的主题与范围,管理利益声明,监督指南制定过程,批准推荐意见等。指南专家组确定纳入文献的人群、干预措施、对照和结局(population,intervention,comparison,and outcome,PICO),为初稿的制定提供意见,对于没有确切证据的问题或争议问题通过德尔菲(Delphi)法达成推荐的共识意见。指南秘书组负责系统地检索已有的临床证据与系统综述,完成系统评价、证据分级,并提交给专家组参考;详细记录指南制定的过程,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并撰写指南初稿。
文章来源:《药品评价》 网址: http://www.yppjzzs.cn/qikandaodu/2021/0709/1988.html
上一篇:利用学生心理提升数学课堂效率
下一篇:食药总局发布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