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1]项目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一环,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对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价,成为课程改革中的凸显问题。[2]《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要求将课程教学改革推向纵深,并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使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多元化,对项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课程评价模式改革,并通过评价切实提高项目课程的建设成效。
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目前项目课程的建设还存在着如下问题:目标定位偏低,学生在就业岗位缺乏竞争力;[3]项目课程中的原理知识系统性不强,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项目课程建设过程中企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够,设计的项目和任务脱离实际工作岗位;等等。项目课程的改革应以评价为突破口,以评促改,推动课程积极对接职业标准;基于工学结合,完成课程内容序化和资源开发;基于分工协作,创新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基于学习者为中心,完善课程学习成效评价。
一、当前项目课程的评价困境
评价课程要坚持科学的价值导向,即以改善教学质量、提升学习成效为目标。评价不是为了表现和竞争,而是为了促进课程的自我发展和改进。
(一)缺少成熟的项目课程评价理念
对项目课程进行评价是为了通过评价促进课程建设、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结合项目课程的特点,评价要注重通过对课程开发全过程的反思实现质量控制。目前对项目课程的评价缺少必需的理论研究,没有形成成熟的评价理念,导致部分教师对项目课程评价认识不足,将课程评价等同于教学评价。还存在重建设轻评价现象,热衷于开发项目课程,而对开发的质量缺少客观评价,导致项目课程建设重复无序,降低了职业学校课程开发的整体效能。
(二)缺失项目课程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阐明的是“依据什么评”的问题,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是进行课程评价的关键要素。目前对职业院校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学校办学质量和专业(群)建设质量上,为此制定了详尽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课程只是作为专业建设的一个点来进行评价,没有统一的评价要求,因而容易造成对项目课程的评价出现概念化、空心化、表面化的问题,忽视其实质上的效度,不利于学生通过完成教学项目获得整体发展。
(三)尚未形成完善的课程评价机制
目前对项目课程的评价多采用第三方问卷调查或专家打分的形式,是目标导向,以结果性评价为主,缺少对项目课程建设、实施过程的评价,忽视对职业工作过程的完整把握。同时,对项目课程的评价缺少课程开发者和企业专家的直接参与,尚未形成多个利益相关方参与评价的机制,对评价反馈信息不够重视,不能体现项目课程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彰显学校特色等方面的贡献。
二、深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项目课程评价改革
泰勒在“八年研究”期间提出了课程评价的概念,他认为,开发任何课程都必须回答好四个基本问题,即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体验、组织教育体验、评价教育体验。课程评价实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发展性课程评价以学习者发展为中心,坚持通过评价提高课程建设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理念,解决了项目课程评价理念的问题;由教师、学生、企业专家构成评价主体,共同构思、沟通、协商评价标准,解决了项目课程评价标准的问题;确定学生的发展目标和课程实施计划,再收集、分析、整理学生发展和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评价信息,对照发展目标做出价值判断,经过反思,确定下一周期的发展目标,设计新的发展计划并实施,解决了项目课程评价机制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现阶段项目课程评价的瓶颈。
因此,深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项目课程评价改革,其内涵可以理解为四个层面:一是评价课程开发的项目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真实职业岗位的工作项目为载体,并贯穿整个课程内容,使学生在职场化情境中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获得知识和技能,提升职业能力。二是评价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遵循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索,创设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提供丰富的参与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评价课程的教学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关系由教师主体变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四是评价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实施发展性评价和反馈机制,帮助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发展进步,督促有效学习的发生。
文章来源:《药品评价》 网址: http://www.yppjzzs.cn/qikandaodu/2021/0622/1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