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目编撰的背景
这本书的研究同其他所有学术研究一样,在认真参考前人的理论成果和学术知识系统后,在充分遵照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了有逻辑性的编写,普林斯顿大学的方闻与岛田修二郎最早促使了雷德侯先生做关于米芾的研究动机。同时还有东京大学铃木敬教授为他提供了史料上的帮助,德意志基金研究会在经费上的支持促使他完成了这本书的编撰,而在品读书目之前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编写动机也是必要的。在研究方法中,本书在古典传统发展的这一关键点上揭示古典传统的“横断面”,同时理清了晋代经典之作问世之后七百多年来的线索。与此同时,该书也使得我们认识到米芾作为一位中国的鉴赏家出现而让我们对米芾有了全新的了解。值得一提的是,米芾为书法学鉴定确立了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一直沿用至今。本文没有“横向”的去探讨米芾与其同代人之间的联系,而是纵向的去着重阐明米芾在晋代名家古典传统中所处的地位,这种研究方法是非常值得学习和研究的[1]。
二、章节梗概与品读
本书的编撰共分为三个章节,作者在第一章节讨论晋代名家的传统中的主要人物:王羲之(307-365)和王献之(344-388);粗略地概括了书法传统的形成过程讨论书法史上初次出现的一些重要现象,这些现象后来成了书法史上基本的、常常引起争论的领域。在第二个章节当中讨论米芾对晋代传统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方面的临习;研究他的考察方法,他的历史观点和美学观点,这些都由他的批评论著推衍而得知。接着通过一系列风格分析来弄清米芾本人的临仿本和伪作情况,同时揭示他的书法与近代名家之间的关系。而在第三章讨论米芾知道和记载过的晋代书法作品。作者对于书法史上的名作详加讨论。首先,检讨米芾之前的历史人物对书法的研究情况,其次,米芾讨论了关于书法艺术的记载和观点;最后,追溯了晋代作品之后的书法研究情况[2]。
三、关于书目的引荐:
通过品读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这本书的编写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去评述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雷德侯对于米芾的研究向我们摆明了这样一种观点,米芾的作品既体现了晋代的传统,同时又赋予了他新的形态加以发展。书中同时还指出,米芾对于书法的研究有着主观化的倾向,从学术的角度去讲,这种做法有失偏颇,对于王献之的过分偏爱使得他在解释古典名家时变得晦暗不明。但作为鉴赏家和史学家书中确给予了米芾高度的评价和肯定。书中这种评价就米芾的研究而言是相对公正与客观的。就学术性而言,文章是十分值得品读的[3]。
本书目叙事逻辑的独到之处首先体现在作者的身份问题,西方学者的身份介入对于东方的文化思想会产生一种全新的文化认同,这种话语逻辑与东方的叙事表达所产生的差异性在接受者的阅读中就必然会发生错位,在品读东方人关于米芾的相关性文章中,我们会发现这两者间的差异性,如陈潇潇的《刍记米芾书风特点》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东方人典型的话语表达方式,文章中通过“八面出风的用笔技巧”“字的体势与章法”“墨色的梯度变化”三个章节展开了论述,这种逻辑表达具有很强的叙事性,符合于东方人思维体系中“娓娓道来”的阅读模式,但在本篇文章中,逻辑的叙事性确十分的新颖独特,作者首先选取二王进行描述,接着向米芾与其书法系统的研究
主题中切换,这种叙事方法符合西方的话语逻辑,摆明观点后再进行叙事就书目的创作思路而言,非常值得接受者品读。为了避免错位或者误读,我们可以理清作者的内容梗概与思路,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这对于品读西方人的书目编写是极为有利的。
关于米芾的研究论文有很多,在论文的切入点上,为确保学术的严谨性选材与立论大多相对保守,作品的创作方式多以我们所熟知的艺术现象作为文章的切入点,如雷智慧的《浅析米芾书法的美学思想》,王兵的《明代书家对米芾书法的阐释研究》这两篇关于米芾书法作品的文章都是从米芾书法艺术风格为切入点,接着对于米芾的书法艺术进行阐述,在阐述的同时,有关米芾书学思想和书法实践的阐释展开逐层的分析和探讨。两篇文章的共通之处不仅体现在切入点的相似,同时还体现在历史脉络梳理上的相似,而关于文章横向的对比都是从时间历史的维度上进行把控的,这种立论角度以及文章时间线索梳理手法在很多文章叙述中都屡见不鲜。
文章来源:《药品评价》 网址: http://www.yppjzzs.cn/qikandaodu/2021/0313/1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