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1931年生,湖南益阳人。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创作院副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林凡艺术》《林凡集林》等。
诗人覃子豪《金色面具》一诗有言:“活得如此愉悦,如此苦恼,如此奇特。”王德威用此语评齐邦媛的自传《巨流河》,题为“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忍不住也略改一词,借以为题:如此惆怅,如此愉悦,如此独特,品评林凡先生的中国画,自以为很是恰当。
艺术家的作品是其精神世界的外化,也是其思想与情感的密码。要走入一位90高龄的艺术家的精神世界,破解他思想与情感的密码,应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许,借由他的艺术作品,我们或可进行一次有趣而神奇的探秘之旅。
如此惆怅
在林凡的笔下,经常漂游着绿绿的浮萍,像繁星,像翡翠,点缀着一池春水,分外清幽。冷色调的青萍似乎要冲破浓浓的春意,无论是《碎梦浮春》,还是《春在碧池中》,抑或是《五月萍开》,“绕岸新萍千点绿,梨花落尽有余凉”(林凡诗),他画里诗里吟诵的浮萍,都弥漫着料峭春寒中淡淡的忧伤与惆怅。
这惆怅不是没有缘由的。林凡9岁丧父,17岁入伍之前流离失所,搬家30余次,饱尝颠沛之苦。26岁时他又因言获罪,被打成“右派”,从北京下放到山西,一去20余年,其间有10年被迫封笔,直到1979年才回到北京。幼时孤贫,青年贬谪,中年婚变,漂泊无定的人生际遇,使得他对小小的浮萍情有独钟。“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曹植诗)。浮萍在水上随风漂流,不能自主,那种无助与无奈,他体会深切。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慨叹生命之短暂,人类之渺小。林凡在精神上与之投契,他以浮萍自喻,喟叹人之渺小,世事无常。
自认渺小,他亦主张艺术“妙在渺小”。他曾写诗“心国妙在存孤弱,清格常标著小妍”,也曾撰联“我抱乾坤,小如舍利;心存孤弱,一若菩提”。因此,他喜欢画不起眼的微末之物,一般以特写的视角选取某一处小景,如山之一角,水之一隅,聚焦那点点青萍、块块碎石、细细藤蔓和无名野花。它们被他深情的艺术目光打量过,在他精谨工细的笔下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柔弱却不自弃。
处身卑微,才能洞见世事真相,才能深味人间的酸甜苦辣,才能有心存孤弱的慈悲,更能激发昂然向上的斗志。林凡有一闲章——“堂堂小子”。贬谪之时,他在晋南太谷山中与服刑犯人一起修建水库,后因书画之长而被调到山西省晋剧院当舞台美工,“右派分子”低人一等,曾被人以“小子”呼来喝去,貌似懦弱的“小子”,骨子里却是堂堂汉子。他不甘于被命运之手随意拨弄,自强不息,在诗、文、书、画、印等各个领域所下的苦功,非常人可以想象。林凡禀赋超群,刻苦勤勉,使得他在多领域均取得非凡成就。那惆怅的浮萍,看似柔弱,实际上生命力极其旺盛,遇水则生,而且繁殖极盛,是水生植物中的强者。林凡何尝不是如此,他凭借自己的顽强与坚韧,终于成为一位全才型的艺术家。浮萍成为林凡重要的表现对象,绝不是偶然。
他在画中曾题“我是人间惆怅客”(纳兰容若词)。生活的苦痛,胸中的块垒,只能借诗画排解。浮萍,作为漂泊、孤弱的意象,在林凡的诗与画中,漂而有定,柔而不弱,纾解着他的忧伤与惆怅。
如此愉悦
除了浮萍,林凡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白鹭。浮萍与白鹭,都有画家自喻的成分,前者是他对多舛命运的惆怅孤吟,后者则是其高洁情怀的诗意表达,这表达无疑是愉悦的。
出生在洞庭湖畔、资水之滨的林凡,童年时期的美好记忆中,白鹭堪称主角。他曾充满深情地回忆:“白鹭,神鸟也。暮春三月,新秧初绿,一片春意。白鹭兀立如银钉,楔于绿野,分外夺目。”白鹭亦是他绘画的主角:《山客》《霰影》《溪风》《霜飞》《寒潭吟》《三思图》《御沟春》《泉声鹭影》《溪畔相逢》《古塞秋思》《晓风东来》《榕荫鹭影图》等,以白鹭为表现对象的作品真是数不胜数。白鹭孤飞如坠霜,群飞如落雪,林凡的传神妙笔不仅曲尽白鹭的绰约仙姿,更重在表现白鹭的超凡脱俗之美。
林凡长于书香世家,祖、父两代均为学者、书法家,父亲还是百年名校益阳一中的创始人,家中富藏大量经史子集与书画名作。林凡幼时深受家庭熏陶,且天生一颗浪漫诗心,因此不管际遇如何,都立志要与诗文书画厮守终生,与美不离须臾。一如他撰联所言:“风雨歌吹,日日寻诗成大雅;青红眉目,人人羡我作神仙。”白鹭的超逸与高洁,正是他理想人格的自我期许。画中那翩翩“雪衣儿”,无论是直上青天,还是飘然飞下,抑或是独立芳洲,都是林凡精心营构的艺术形象,这形象寄寓着画家美好的情愫。这位一生以诗画作为精神家园与心灵归宿的艺术家,他所向往的浪漫与逍遥、超凡与出尘,都借由这白色的精灵在画中倾诉,他自由的灵魂亦在画中翩然舞动,那愉悦似乎已溢出画面。
文章来源:《药品评价》 网址: http://www.yppjzzs.cn/qikandaodu/2021/0115/1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