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药品评价
主办:江西省药学会
主管:江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ISSN:1672-2809
CN:36-1259/R
语言:中文
周期:半月刊
影响因子:0.258799999952316
被引频次:14964
数据库收录:
化学文摘(网络版);期刊分类:药学
期刊热词:
糖尿病,2型糖尿病,合理用药,药物治疗,胰岛素,临床药师,安全性,疗效,二甲双胍,药师,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构成要件要素:从文本概念到裁判类型

来源:药品评价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10 11: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犯罪构成要件要素作为各具体犯罪构成要件内容的诸要素可以划分为: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与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作为违法类型的构成要件要素与作为责任类型的构成要件要素、积极

犯罪构成要件要素作为各具体犯罪构成要件内容的诸要素可以划分为: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与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作为违法类型的构成要件要素与作为责任类型的构成要件要素、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与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与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真正的构成要件要素与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1〕张明楷:《犯罪构成体系与构成要件要素》,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17—121页。笔者认为作为文本概念的构成要件要素和作为裁判类型的构成要件要素,很难纳入上述所列的任何一种分类中去,但也可以说其与上述的每一种分类又息息相关。构成要件要素文本概念,是指犯罪构成要件要素在刑法法条中的实际存在样态,属于刑法文本规范的范畴。即犯罪构成要件要素是以“文本概念(或语词)”的姿态存在于刑法条文中,或者说是以“文本概念”的形态被刑法法条表达出来,文本概念是刑法法条中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载体或语言表达符号。构成要件要素裁判类型,是指犯罪构成要件要素在司法裁判中的实际存在样态,或者说文本概念被以事实形态存在的“裁判类型”在司法裁判的案件中具体呈现出来。裁判类型是具体案例中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具象或实践应用的事实样态,属于一边连接法条中的构成要件要素、另一边又牵手与构成要件要素相关的案件事实的“桥梁”或“中介”,属于案件裁判事实(而非生活事实)的范畴。文本意义上的构成要件要素在具体的司法适用中,毫无疑问一定会存在各自的裁判类型。故而从这个角度而言,作为法条文本概念的构成要件要素与作为司法裁判类型的构成要件要素也可以成为一对构成要件要素的分类类型。

在此基础上,笔者拟基于犯罪对象为“药品”的案例并结合相关热点案件,探讨作为法律规范的“文本概念”在具体裁判过程中是如何转换成作为案件事实的“裁判类型”,进而决定或影响案件定性或量刑这一问题。即探讨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文本概念的司法裁判类型建构的一些常规性问题,以期这一研究能为司法裁判中法律规范和案件事实之间如何在互构中“对接”有所裨益。〔2〕参见张心向:《刑事裁判思维中的犯罪构成论——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思考》,《东方法学》2014年第6期,第2—17页。

一、构成要件要素文本概念的语言符号性

构成要件要素文本概念是构成要件要素在法规范中的主要存在方式或载体。不论属于哪种类型的构成要件要素,从其立法规制形态看,都是一个个通过特定的语词来表达的文本概念。构成要件要素文本概念首先是一种法律语言符号,这是解读它的起点。

“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3〕[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37页。法律语言是表达法律意义的符号系统。“法律是一种语言制度。它是用语言制定的,那些用来构成法律的概念只能通过语言才能为人们所理解。”〔4〕[美]约翰·吉本斯:《法律语言学导论》,程朝阳、毛凤凡、秦明译,法律出版社2007版,第2页。法律既是语言的产物,又依赖于语言。“一切法律规范都必须以作为‘法律语句’的语句形式表达出来,可以说,语言之外不存在法,只有通过语言,才能表达、记载、解释和发展法”。〔5〕[德]魏德士:《法理学》,丁晓春、吴越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71页。因而,法律中有很多问题“都是关于语词意义的问题。”〔6〕[英]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如何在法律语言中通过“对词的深化认识去加深我们对现象的理解”,哈特从语境性、多样性、模糊性和施效性四个方面论述了法律语言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主要特性,〔7〕参见邱昭继:《法律、语言与法律的不确定性》2008年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论文。这为我们该如何解读作为一种最典型法律语言符号的构成要件要素文本概念提供了理论基础。

首先,构成要件要素文本概念诠释体现语境性。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语词)在不同的使用中其含义是不断变化的,命名还根本不是语言游戏中的任何步骤,只有在一个命题的关联中一个词才具有意义”。〔8〕[奥]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韩林合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47页。语词只在生活之流中具有意义。通过维特根斯坦,语言的语境性成为了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语言哲学方法论原则。哈特指出人们不要抽象地回答“什么是权利”“什么是法人”之类的问题,而应当通过弄清这些概念被使用的语境和条件去阐释它们。“在探寻和寻觅此类定义的过程中,我们‘不是仅仅盯住词……而且也要看到这些词所言及的实际对象,我们正在用对词的深化认识去加深我们对现象的理解’。”〔9〕前引〔6〕,哈特书,第15—16页。对此,凯利指出,哈特所提出的在研究法律语言中语词的用法和语境,是“希望通过对人们在使用一个词语时,实际上想表达什么以及他们在社会存在中赋予词语的角色的理解,获得有关人们头脑中的法律真实的更为有用的图景”。〔10〕[爱尔兰]J·M·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王笑红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382页。

文章来源:《药品评价》 网址: http://www.yppjzzs.cn/qikandaodu/2020/1210/988.html

上一篇:中美经贸协议知识产权保护义务下的公共健康问
下一篇:专利强制许可药品的补偿方法研究